墨香润童蒙 星火燎远岫。七月的洛川塬上,青果初挂枝头,冯家村的课堂里,墨香伴着笑语飞扬。2025年7月18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在延安洛川冯家村的第三天,支教团成员继续探寻着知识与乡土融合的独特路径。
篇章一 初探乡土:泥土里的传承
初抵冯家村,现实的挑战便清晰呈现:教学设施相对简陋,难以完全支撑预设的多样化课程体系。面对有限的资源条件与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如何有效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支教团迅速凝聚共识,调整策略,确立了“就地取材、寓教于乐”的核心解法。他们深知,真正的支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要激发兴趣、培养习惯,让课堂的根须深深扎进孩子们熟悉的乡土生活之中。
图1-2 老党员冯保华同志为支教团和孩子们讲述“半块银元”的故事
在吴书记的帮助下,一堂浸润着乡土记忆的特别课程在村史馆展开。86岁高龄的老党员冯保华同志,在吴书记的搀扶下,向围着的支教成员和孩子们娓娓道来:“早年听我父亲说,有队伍来咱村,在我家门前的麦场上搭炉灶。他们向我家买了100多斤柴,按当时价,该付一个半银元,可人家硬是给了两个银元。我父亲当时就想,咋还有这样好的队伍?队伍走时,房前屋后,凡是用过的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啥时候离开的,我们都不知道哩。” 老人质朴无华的讲述,无声胜有声地诠释了“军民鱼水情”的纯粹本质和严明纪律。孩子们屏息凝神,沉浸在历史的回响中,吴书记适时展开记录着冯家村变迁的展板: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崭新屋舍,从靠天吃饭的艰辛到苹果产业的繁荣。这一刻,厚重的过去与充满希望的未来,在这间小小的村史馆里,借助真实的乡土记忆,完成了无声而深刻的精神接力。
篇章二 匠心施教:特色课程里的巧思
带着对乡土的深入理解,支教团成员将巧思融入课堂设计。“吸管”里的工程梦: 在科技创新课上,成员杨博帅的“吸管搭建抗震小屋”项目引发了热烈探究。 面对冯博翔“能像咱村窑洞一样结实吗”的疑问,杨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孩子们分组动手实践,平时调皮的冯梓豪甚至搬出了父亲做瓦匠的经验:“墙角要斜着撑才稳!” 寻常的吸管与胶带,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化作结构模型,争论声与欢笑声交织,探索的种子悄然破土。这堂课的魅力,正在于用最朴素的材料,架起了通往工程思维的桥梁,巧妙地化解了专业教具短缺的困境。
图3-4 支教团成员为学生提供“吸管搭世界”的广阔思维
墨香中的“家”与根:书法教室里,松烟墨香氤氲。成员刘语欣耐心纠正着一个小姑娘的握笔姿势。当孩子举着宣纸问:“老师,我写的‘家’字像不像咱村的窑洞?”阳光下稚嫩的笔画,承载着对家园最深沉质朴的热爱。这种将书法练习与孩子熟悉的窑洞形象相联结的瞬间,正是文化浸润乡土最生动的注脚。
图5-6 支教团成员搭建书法兴趣课堂
篇章三 灯火初心:照亮前行的路
支教的足迹延伸至课堂之外,深入家家户户。踏着落日余晖,家访的脚步叩响了村民的门扉。
在农家小院里,冯大爷紧攥着课程表,目光殷切地停留在“作业辅导”一栏;苹果树下,小姑娘专注描绘的图画,是她心中未来的斑斓画卷。“娃们能学到东西,就是最好的事。” 村民们朴实的话语,字字千钧,饱含着沉甸甸的信任与期盼。
图7-8 支教团踏访村落,继续进行家访调研
夜幕低垂,乡村归于宁静,但支教备课室的灯火依旧明亮。批改作业的红笔沙沙作响,教案在反复推敲中臻于完善,桌角散落着孩子们充满童趣的涂鸦——熟悉的窑洞轮廓与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跃然纸上。这份辛劳源于一份初心。当冯智杰高举着刚折好的纸飞机,满怀憧憬地问:“老师,它能飞到县城不?” 支教成员们含笑而答,语气温柔而坚定:“好好学本领,它能飞到比县城更远的地方!” 这架小小的纸飞机,承载着孩子澄澈的梦想,也寄托着支教团点亮心灯、播种未来的坚定信念。
墨香滋养童心,星火点亮山乡。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支教团在冯家村的生动实践,其精髓在于“在地化”的巧思与务实:一捆吸管点燃工程梦想,笔墨丹青勾连家园意象,真实村史成为德育活泉。他们在资源约束中寻觅智慧,在乡土情境里创新课程,将“支教”二字,化作克服困难、创新方法、精准对接需求的扎实行动。这支年轻的队伍,正紧握粉笔,与冯家村的泥土深情相握,将知识的火种与“强国有我”的信念,悄然播撒进黄土高原的深厚脉络,静待他日郁郁成林。
在暑假来临之际,为切实加强对困境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西安思源学院“青藤计划”暑期爱心社会实践团用青春力量助力教育事业发展,丰富中山社区儿童暑期生活。
墨香润童蒙 星火燎远岫。 七月的洛川塬上,青果初挂枝头,冯家村的课堂里,墨香伴着笑语飞扬。2025年7月18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在延安洛川冯家村的第三天,支教团成员继续探寻着知识与乡土融合的独特路径。 篇章一 初探乡土
丹心一片赴基层,星火点点暖童心 2025年7月17日,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的晨光里,响起了不同于往日的上课声。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团在这里开启了暑期支教实践,以爱国主义教育、禁毒普及、快乐学习等多元课程,为乡村儿童编织起知
2025年7月17日,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的晨光里,响起了不同于往日的上课声。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团在这里开启了暑期支教实践,以爱国主义教育、禁毒普及、快乐学习等多元课程,为乡村儿童编织起知识与成长的网络。这场始于共青团中
为积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计划,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教育振兴,2025年7月16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启了第二天的支教行程。团队以精准家访、招生动员、学业辅导及寓教于乐